坦桑尼亚纳特龙湖能将动物“变成石头”,湖水pH值高达10.5宏泰配资,温度达40摄氏度。为何火烈鸟却能在此繁衍?湖水的红色外观又由何而来?带你揭开这个“童话般”湖泊的科学秘密。

2013年之前,除坦桑尼亚本地外,很少有人知道纳特龙湖。后来,摄影师尼克·布兰特出版了一本名为《穿越满目疮痍的土地》的书,书中收录了一些非同寻常的照片。照片里,鸟类和蝙蝠的尸体仿佛被变成了石头。为了拍摄这些照片,摄影师将它们摆放在树枝上和水中。
布兰特在书中解释,他是偶然发现这些生物的。在这些“石头雕像”中,布兰特还发现了一只斑鸠和一只鱼鹰宏泰配资,这两种鸟类生活在湖泊周围的盐沼和湿地中。
纳特龙湖的湖水看似平静,却隐藏着致命的秘密。它的pH值最高可达10.5,几乎和氨水一样具有腐蚀性,会灼伤大多数动物(包括人类)的皮肤和眼睛。湖水的高碱性来自水中的碳酸钠和其他矿物质,这些物质来自周围的山丘。该地区位于东非大裂谷系统内,地貌由地质作用塑造。这里会产生大量碳酸钠和碳酸钙,这些物质通过热泉进入湖中。由于纳特龙湖没有出水口,矿物质浓度不断升高。此外,湖水非常浅,导致水温飙升至40摄氏度,足以烫伤皮肤。
死在湖岸的动物会被保存为钙化木乃伊宏泰配资,因为正常的分解过程无法在这里进行。不可避免的是,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动物会不慎靠近这片致命的湖水,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。鹈鹕、鸵鸟和水牛都生活在该地区。

每年特定时期,纳特龙湖会呈现出壮观的粉/红色。在旱季形成的小型盐池中,生活着一种特殊的微生物。盐古菌是广古菌门中的一类微生物,常见于盐度饱和或接近饱和的水体中。它们生活在大多数生物无法存活的环境中,包括间歇泉、油井、极地海域以及纳特龙湖这样的盐湖。纳特龙湖中的盐古菌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会使湖水呈现出粉/红色,这种颜色从陆地卫星上都能看到。
大多数生命形式无法在如此高碱性的环境中生存。但那些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生物却能蓬勃发展,因为它们几乎没有竞争对手。食物链的最底层是能够在极端碱性环境中生存的古菌、细菌和藻类。其次是一种名为碱性罗非鱼(也被称为纳特龙慈鲷或苏打慈鲷)的鱼类。它们仅存在于纳特龙湖及其流域,以及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肖姆博莱沼泽中。这些神奇的鱼类生活在热泉入口附近的水域,那里的盐浓度相对较低。此外,适应了极端碱性水域的鱼类会将含氮废物以尿素的形式排出体外,而不是氨水——在这样的pH值环境下,氨水是无法存在的。

纳特龙湖最引人注目的“居民”是小红鹳(学名:Phoenicopterus minor)。该地区是东非小红鹳数量最多的地方,也是东非唯一一处小红鹳定期繁殖的场所,成功繁殖的季节会有数十万只雏鸟破壳而出。小红鹳腿部坚韧的皮肤和鳞片能保护它们免受碱性湖水的灼伤,它们头部的腺体还能排出水中的盐分。它们以湖中的微生物为食,并在湖中形成的小岛上筑巢。得益于这里的致命环境,捕食者无法靠近雏鸟,因此雏鸟能安全成长。有时,死亡的小红鹳会被湖水的碱性保存下来,看起来就像变成了石头,形成一道诡异而美丽的景象。
纳特龙湖的高碱性环境既致命又孕育生命,火烈鸟的存在更让它充满反差感。如果有机会前往宏泰配资,你最想观察湖中的哪种生物?又会如何确保自身安全呢?
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