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明珠国际,少林寺出了个大新闻。
方丈释永信因为刑事犯罪和破戒,被有关部门查了,还被佛教协会注销戒牒。
对于这个结果,历来看释永信不爽的人,直呼大快人心。
但也有不少网友边吃瓜边感慨,大和尚落网挺可惜的。
理由是:这人真的很聪明,否则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拿到MBA学位的方丈,更不可能把少林寺从一家小破庙,做成年收入至少30亿的跨国企业。
“他是贪,但他也凭本事振兴了少林,为登封人民创造了GDP啊。”
不知道大家怎么看释永信的功过是非,反正我看下来持这种观点的网友还挺多的。
他们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?
让我们从头说起。
80年代初,释永信刚到少林出家的时候,确实面对着一穷二白的局面。
这里的条件比他安徽老家差远了。
寺院里到处是断壁颓垣,没有禅宗祖庭的气势,更没有小人书里刀枪不入的武僧,只有十几个老和尚,外加28亩薄田。
僧人们平常饭都吃不饱,只能用玉米糊果腹。
因为穷,和尚们时常会被周围的居民嘲讽辱骂;遇到问题想找县里领导解决,人家也是不理不睬,根本不把他们当回事。
这些羞耻的经历带给释永信不小的冲击,也让他意识到金钱和话语权的重要性。
博得师傅的信任后,他就开始想方设法帮寺里搞钱。
只是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风口。
(右一为释永信)
1982年,东风终于来了。
那年春节,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电影《少林寺》火爆全国。
少林寺这座千年古刹的知名度一下就上来了。
随着影片出海,老外也被其中精彩的打戏震惊得不行。
他们恨不得马上打飞的到中国,学习武功。
发现大家都对少林功夫感兴趣,释永信觉得这是很好的商机。
1989年,他成立少林武僧团。
今天飞日本,明天飞美国,后天飞深圳……到处演出,收门票。
公演之后,少林寺的知名度更加水涨船高,寺庙门口的香客多了,拜师学艺的粉丝也多了。
为了圆大家的武侠梦明珠国际,大和尚索性办起了武术班。
浓眉大眼的他还亲自上电视宣传少林功夫。
(电视镜头里的释永信)
只不过到实战片段,永信大师就撤了。
那种看起来就很痛的劈砖头、一指功、徒手烧报纸,全由其他僧人表演。
由于不用对外公开财报,所以外界并不知道它那些年到底赚了多少钱。
但肯定是不少的。
因为某个美国人1992年来少林学艺,每月的学费就高达1300美元,而他需要学两年。
据这个老外回忆,永信大师当时就有一部奔驰轿车,还雇了私人司机。
直到今天,外国人还是对少林禅武充满向往。
甲亢哥来中国直播,会去那里拜师——
NBA的球星文班亚马,直接跑去闭关十天,还剃度了——
据统计,2008年到2019年,每年有超过20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“洋弟子”入住少林参禅练功。
为了方便外国友人学武功,少林寺还在海外开了40多家文化交流中心。
外界评估,这些交流中心加起来大概值30亿美元。
必须承认,永信大师是懂得广结国际佛缘的。
另外,他也懂政治,经常和记者们纵论国际政治。
不管是欧债危机、叙利亚形势,还是乔布斯之死,他都能用佛法加以解释。
绝佳的口才为他在国际场合露脸提供了不少便利。
发展“功夫经济”之余,财商极高的释永信还把目光投向了其他领域。
几乎每一个风口都没落下。
碰上国学热,他就带领少林寺开书店、做出版,讲传统文化。
碰上养生热,就开药局、卖膏方、卖药酒,甚至酝酿过开办养老院。
中国人民用上彩屏手机了,他们给你卖开过光的电话号码。
互联网经济起来了,他们就做网游、搞文创、开淘宝店,还把“中国互联网新闻宣传高峰论坛”搬到少林寺藏经阁举行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释永信早在1996年就开始关注互联网了。
那会儿,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互联网,马云的“中国黄页”也刚刚开张。
大和尚偏偏觉得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明珠国际,果断为少林寺申请了域名,大方地把《易筋经》、72绝艺、点穴功的秘笈挂在自家的中文网站上。
从这件小事也能看出,永信老板真是站在了时代的潮头。
更潮的还在后面。
2008年,释永信牵头成立了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,然后借着这家资管公司,把商业版图拓展到了金融、文旅和房地产领域。
而他自己也从寺庙方丈变成了“穿袈裟的CEO”。
2014年,“疯狂英语”的创始人李阳宣布皈依佛门,师从永信大师。
他打算一边寻找心灵的归宿,一边通过释永信的人脉推广“疯狂汉语”。
只是这个疯狂的生意没能做下去,两人的合作也戛然而止。
2015年左右,深耕国际市场多年的少林寺打算去澳大利亚开个分寺,顺便在周围建个度假村。
这事在国内引发舆论哗然。
网友们觉得永信老总的操作太抽象,“宛若掉在了钱眼里”。
大和尚听了这话却不生气,双手合十,淡淡地告诉众人:
“中国可以引进迪士尼,为什么外国就不能引进少林寺?
中华文化走出去,是件体面的大事。”
尽管争议缠身、黑粉也多,但释永信还是有自己牢固的基本盘。
所以2021年少林寺刚入驻抖音,就火得不得了。
而释永信还亲自下场,录制短视频、运营带货,直播首秀就创下500万的销售额,个人账号粉丝半年破千万。
2022年,他还想进军房地产,只不过当时正值疫情,迫于舆论压力才作罢。
也许你会觉得大和尚太爱做生意了,可他也会自辩说:
“我要为少林寺之后的1500年负责。”
曾有记者直白地问释永信:
少林寺这些年赚了多少钱?钱都去了哪里?
他的回答是,全都用在寺庙维护、僧人食宿和文物保护上了。
毕竟,佛门中人只有活下去,才能更好地普渡众生嘛。
还告诉记者说:
“我们的收入都由当地政府派来的财务部门监管,所有花销必须有票,比一般机关还严格。所有钱都是收支两条线,严格按照会计法,每年省市县三级宗教部门都不定期来审账。”
言下之意,我少林没有经济问题。
某种程度上讲,释永信确实振兴了少林寺,也为当地的文旅业做出了贡献。
他的人品不行,商业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。
一条数据是:
“早在2009 年,登封市获得注册的武术学校有将近60座,全市学习武术的全日制住校学生超过6万人,仅凭这些学生提供的学费、住宿费,登封每年就能收获直接经济效益 3.5 亿人民币。”
如果加上其他文旅产品和海外收入,少林寺的年收入据估算大约在30-50亿左右。
由于他们没上市,不需要对外公布财报,大家也不清楚他们的净利润大概有多少。
照理说,门口有座吸金的少林寺,当地人应该很感激才对。
可翻了当年的不少采访,我们发现居民们好像并不喜欢家门口的寺庙和和尚。
2014年时,几个往山上抬气瓶的当地居民告诉记者:
少林寺红了,真正得利的是僧人,“他们每天上下班,工资可高了”。
“可普通人想靠少林寺吃饭却不容易,像我们这样一天上山两趟,也只能赚50块钱。”
为了多赚钱,贫困的当地人想了个下下策——在游客身上动脑筋揩油。
有的是冒充和尚,在景区门口算命骗钱;
有的是直接跑到寺院里卖羊肉串;
开面馆的人碰上游客吃碗面,为了控制成本,都不想给蒜。
还找补说:
“对面就是佛家净地,游客您不能吃大蒜。”
看起来少林寺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走得风生水起,洋溢着经济向上的美感。
可实际上,这种美感背后也无法避免地带着野蛮生长的粗粝。
只是美感都被佛门中人拿走了,没有上岸的众生只能独自在粗粝的现实中自渡。
搞了个知识星球,名字叫【雷叔讲世界】。
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资的思考。
还会有房产投资、旅游攻略、一些不太方便发的文章,或者怎么做自媒体等等。
现在发了一些专栏文章,都是公众号不会发的,现在进去都能看:
总之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过来玩。
群里现在已经有1800个小伙伴了,大家没事可以当成个论坛扯扯淡也不错。
我们已经拉了很多微信群了,还会线下组织吃饭、打网球等活动。
欢迎加入来扯淡聊天:
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